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在張家港,
幸福音符在“鄰里港灣”流淌!
▼
日前,我市“打造‘鄰里港灣’新型城鄉社區綜合服務模式”獲評2021年度江蘇省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成果獎。
社區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鄰里港灣”是近年來
張家港深化城鄉社區綜合服務的
一次創新實踐!
自2020年起,張家港緊密結合群眾需求,進一步健全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體系,探索打造具備港城特色的新型城鄉社區綜合服務模式,“鄰里港灣”社區綜合服務設施運營品牌應運而生。
截至目前,
張家港市共打造45個試點點位!
從“最后一公里”到服務“零距離”,
“鄰里港灣”早已融入
社區居民的生活日常。
幸福在“家門口”升溫
靈個!
在金港街道馬橋社區,寬敞整潔的初心花園廣場上居民們精神抖擻地跳著廣場舞,不遠處的休閑區內,居民閑話家;驇е⒆由⒉接瓮,處處展現出和諧美好的生活氛圍。
馬橋小區有居民2690戶,主要為周邊23個村的拆遷安置戶,居民數量多、人員復雜,讓小區在成立之初面臨著不小的管理壓力。如何讓“新主人”更好地融入社區“大家庭”,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捷優質的服務?社區將原本零碎分散的功能室進行整合改造,打造了包含“黨建群建功能、事務辦理功能、網格管理功能、生活服務功能、心靈港灣功能和特色服務功能”的社區“鄰里港灣”。
“鄰里港灣”的建成,
為社區居民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業余活動,
實實在在地讓百姓的幸福
在“家門口”升溫。
近年來,張家港以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5分鐘家門口服務站為目標,通過調劑、合并、租用等方式更新和完善社區服務陣地。根據群眾實際需求,按照“5+X”功能標準重新調配,打造便民服務、交流活動、文體娛樂、居家養老等功能空間,對各類低頻使用的功能進行集約合并,騰出更多為民服務及群眾休閑活動空間,實現“辦公場所最小化、服務場所最大化”,服務功能更加健全,陣地使用頻率大幅提升。
社區治理更接地氣
來三!
夏日午后,經開區(楊舍鎮)聯誼社區“暨陽客廳”內,一場以“我為群眾辦實事 管家就在你身邊”為主題的“民生小市集”正在這里擺攤服務。
通過居民“點單”、“管家”服務的模式,多名精通水電,從事醫護工作,擅長縫補的“暨陽管家”志愿者與居民面對面,提供健康體測、小修小補等志愿服務。
南豐鎮瑞豐社區則以“圩田沙塘”為主題,打造“鄰里港灣”綜合服務陣地,形成赤豆圩、清水塘、桑魚塘、春雨塘、合歡塘“一圩四塘”, 把多方參與、居民融入和社區發展作為治理方向和重點,以“一圩”帶“四塘”,全面提高社區黨群凝聚力、向心力、生命力。
善于共治才能成就善治。
如何讓社區治理更接地氣、更具實效,
張家港一直在積極探索。
在“鄰里港灣”打造過程中,張家港建立居民參與機制,通過開茶話會、懇談會等互動交流形式,傾聽民意民聲,對居民反映普遍且強烈的問題及時做出整改;運用微自治理念,充分發揮百分百覆蓋的村(居)民議事協商平臺的特色優勢,設置“鄰里港灣”議事專題,將居民納入到“鄰里港灣”打造運營的全過程中來。
此外,張家港還強化社會資源鏈接,運用轄區商戶、企業、學校、醫院等協作力量,為居民群眾提供便捷、優質社區服務;鼓勵各鎮(區)將“鄰里港灣”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交由專業社會組織進行運營,依據專業特長和群眾需求,進行功能設計和服務,建立“人人都有歸屬認同”的共治樞紐和幸福港灣。
品牌化運營出實效
蠻好!
作為撤村建居的社區,
(經開區)楊舍鎮旺西社區
以憶鄉愁為主題,
打造重拾鄉愁記憶的“堂前客廳”。
在這里,鄉鄰們可在廳堂相聚話家常,開展“鄉情書友會”;能人鄉賢們仍可發揮作用,為鄉鄰們服務解憂。通過深化“鄉”字品牌,讓社區居民走到“臺前”,享受參與社區建設的樂趣,提升全民社區共同體意識,聚人氣、提人氣的同時,在化解矛盾糾紛、引導居民自治等方面也起到積極作用,推動旺西社區實現鄉風正、鄉情濃、鄉音美、鄉韻淳的和美新格局。
聆聽鄉音、傳承鄉情、留住鄉愁!張家港積極發掘本地文化特點,如家園文化、鄉愁文化等,塑造凝結社區歸屬感的文化紐帶,打造各具特色的“鄰里港灣”服務品牌,以品牌的輻射影響,帶動服務功能的完善,實現“服務零距離、幸福千萬家”。
當前, “暨陽客廳”“樂益家”“睦鄰中心”等鎮級品牌逐漸形成,“睦鄰合伙人”“學習在社區”“鄉愁客廳”等社區品牌也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提升著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熱度和深度。
懷揣為民服務的初心、
求真務實的匠心,
“鄰里港灣”最終呈現出別具港城特色的
新型城鄉社區綜合服務模式。
優秀!
張家港房產網App
好房隨時掌握